TBK鐵駒誌
  • HOME
  • SHOP
  • TESTDRIVE
  • NEWS
  • INTERVIEW
  • SPONSORED
  • DECREE
  • LIFE
  • TOURISM
  • MOTORBIKE
  • FACEBOOK
  • VIDEO

特別企劃  齊向遠方

SYM Jet SR 古城北門一日心旅行

6/3/2020

0 評論

 
“當大家都知道以後,就會習以為常,久了就覺得它是老東西,沒新鮮感、很無趣,台北就是這樣的地方,事實上它處處充滿老故事,卻也處處充滿新奇,就像三陽一樣,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老品牌,騎著三陽機車總會有不同的體驗,伴你處處尋樂趣!“…..by老
圖片

<旅行就是愛騎機車>

​對於大多數的旅人而言,並無法慢活於一地慢慢欣賞,僅能藉由幾個地方來了解一個地方大致的文化與生活習慣,而台北中華路一帶從北門廣場到西門町這一段,就是可以最快看到穿越古今台北城最快的旅遊路線,看看以前的老台北,了解歷史,更可以看到充滿活力年輕的台北現在的風貌。
圖片
(尾燈加入LED導光條提升質感)
​從學生時代就一直生活在台北,甚至都快忘記自己是一個台南人,對這個生活40多年的城市,老貓認為台北真正好玩與迷人之處,是在它融合海內外各種族居民發生於街道巷弄間,由那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所累積而成的文化深度與密度,而要如此深入了解,除需要有時間之外,更需要一個便利的交通工具,只有可以陪著你說走就走、說停就停的機車,才是探訪台北城不二的選擇。
圖片
​SYM Jet SR這車非常適合旅遊,過去三陽機車125c.c.級距的JET車系,因為具備夠強健的體質,在TSR台灣機車錦標賽事中屢屢奪冠,當然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並不會騎著機車上賽道,可是一輛能上賽道的車,正代表它絕對具有好操控、好上手的特質,而騎乘這樣的車出門旅遊,可以不用花太多心思在車上面,可以更輕鬆駕馭車輛而好好的欣賞周邊的一切,而Jet SR不單只有性能,具備未來科技感的外觀造型也是特色,諸多科技安全配備,也都符合新新人類的需求,像是USB充電孔、七合一磁石中控鎖、光階數位液晶儀表、自動彈升座墊、全時點燈,豐富實用的配備,最符合時下年輕人用車的需要,今天前往都是年輕人為主的西門町,騎Jet SR這車真的很適合,而民國八十年代,年輕的老貓大叔也曾經騎過Jet 50載著女友來到這地方遊玩,今天再騎新款的Jet SR,心中湧上許多感觸。
 
話說SYM的Jet SR,與過去我那輛Jet 50相比,實在是進步太多了,雖然在外型上,依舊是超越時代的設計,前衛又帥氣,但是搭配BOSCH ABS系統前後雙碟的煞車,就已經不是過去可以比擬的,已經是現行台灣125級距速克達車款,最高等級的煞車配備,加上重新設計通過七期環保的124.6c.c. 4V氣冷引擎,不管是在加速、煞車停止,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值得一提就是重新設計調校的引擎,不僅沒有一般七期車常有的加速疲軟無力的通病,反而起步加速比之前老貓大叔騎過的SYM Jet S更加猛爆,主要是因為Jet SR扭力曲線比Jet S前移,所以帶來更為有感的加速,此外也延伸了引擎高轉動力輸出的高原,使得車輛不是只有起步加速,更有動力一直延伸的感受,這樣的設定除了郊外跑山路出彎加速更飽滿外,也更符合走走停停的都會需求,而這樣的車,不僅適合年輕人,更適合隨著年齡增長,而身材走樣變成中廣的大叔,動力彌補了我多出來的體重,讓我騎著車倍感輕盈,都有自己變年輕的感覺。
圖片

​<<時空交替的北門廣場>>

圖片
​台北城建立於西元1884年,不僅是台灣目前的首都,也是近代歷史的發展舞台,集許多人文、地景之大成,其中古台北城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閩南式碉堡建築城門,以此景點遊覽周邊,可以見到清朝、日治時期、一直到民國的歷史縮影,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北門這一頭比較好停Jet SR,停好車不僅可以讓愛車與周邊的景點一起合影,想要移動至其他地方也相對的容易些,不需要把車停很遠然後步行,尤其在天氣好的日子裡,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想揮汗如雨的寄情於這些景點上。
圖片
​(北門周邊劃有機車停車位)
​以北門為主要的北門廣場,經過台北市政府的整修,在2017年於正式啟用成為台北新一代地標,北門又名為承恩門,其坐向面北,有“承接天恩”之意,故稱為承恩門,是台北市僅存的閩南式建築,北門廣場景觀工程不同於一般的景觀廣場,台北市政府委託具有古蹟修復專業背景的建築師,結合考古專家,考證出地面下的城牆基礎以及真實的城牆位置,特別在北門東西側地面鋪設條石呈現與城牆的位置,並且在石材與植物的選擇上,也進一步強調“人文意義”的設計理念,加上城門夜間使用特效照明,在暮色晨曦中,別有一番風味。

<<北門廣場周邊景點>>

  • 台北郵局
因為鄰近北門,也稱為北門郵局,也是一棟三級古蹟,他建於日治時代,由於當時郵政業務與鐵路運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附近就有鐵路相關的古蹟,晚一點我再介紹。
圖片
1929年,其設計者是栗山俊一先生,很多人會說,不就是日本統治台灣,然後弄一個與日本、中國文化沒有太大關係的洋建築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北門郵局其特別之處在形式與結構皆與當時台灣常見的建築不同,採用了歌德式外觀,內部採用當時最新的H型鋼骨樑柱及R.C.建築技術,這個結合哥德式外觀類似四合院梯形的內部的折衷主義的建築,正正象徵的大融合,而台灣就是一個各種族結合的大熔爐,就像Jet SR一樣,使用台灣目前超越同級車款最新的設計一樣,未來會成為台灣車壇上的經典,成為新一代車友飯後的話題。
圖片
  •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完工於1919年3月的這棟仿都鐸式半木構造建築,自落成以來一直都是台灣鐵路的行政中心,前面有提到北門、台北郵局以及台灣博物館鐵道部,為何這些建築會如此鄰近??因為鐵道事業可說是控制台灣各地的重要利器,所以日治時代的台灣總督便修建連絡台灣南北部的鐵道,並設立台灣鐵道隊使其負責改良清代的原有鐵道和籌劃縱貫鐵路的興建,正因為是改良清代的鐵路,所以自然設立的位置就會在原有的鐵道周邊,加上郵政業務需要鐵道負責運輸,所以這些機構自然就聚在了一起。

說起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對老貓有著深厚的情誼,因為爺爺調任於此服務,所以從小就經常出沒於這棟建築物,它是由日治中期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日本人是誰,如果說他也設計現在的總統府、監察院,那你應該就會稍有印象,起碼知道他是一位厲害的人物。這棟建築採用紅磚材料作為建築主體,並且使用了大量的台灣檜木作為建材,成為台灣當時相當知名的“半木式”建築,隨著日人退出台灣,國民政府入台,此建築依然是台灣鐵路的行政中樞,直到台鐵局於1989年遷入新完工的台北車站,鐵道部廳舍才逐漸撚熄昔日的繁忙華燈,成為年久失修的古蹟建築,而老貓每每經過這地方,總是會想起小時候下課到這邊,到辦公室找爺爺的情景,所幸經過政府的整理,未來鐵道部建築群將會成為台博館的鐵道部園區,並且搭配週邊的北門、台北郵局等古蹟,一同串起台北城的時代記憶,成為台北西區亮眼的新地標。

除了上述的景點外,像是三井倉庫,撫臺洋樓都是與北門相距不遠,還蠻值得一逛的景點。
圖片
(撫台街洋樓是一座兩層樓的石木混合建築結構,整體看起來簡單不繁複的設計質樸又不失美感,是日治時代唯一存的獨棟洋樓店鋪,當地人因其外觀,稱為「石頭厝」或稱「大和町洋樓」,目前由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進駐經營。)

​<<流行指標的西門町>>

​充滿著各種流行元素及懷舊傳統老店的西門町,是台北著名的流行商圈,紅樓、刺青街、電影街、萬年大樓、誠品書店,以及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門町看到。
圖片
​日治時代政府決定模仿東京淺草區的規劃,在原本台北城西門外規劃了一個區域,故稱此地為西門町,一開始這地區發展並不興盛,後來在這裡設置了台北座、榮座等等,才讓西門町逐漸在台北嶄露頭角,直至1980年代,這邊都是台北繁榮熱鬧的指標,不過隨著台北整體發展逐漸東移,西門町才逐漸落寞,但近年來規劃了行人徒步區,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並且配合一些民間團體舉辦小型活動,像是簽唱會和記者會等等,加上路面的重新鋪置、街頭藝人進駐、店家美化,讓沉寂一段時間的西門町重獲新生,現在變成海內外遊客到台北必訪之地。
圖片
(Jet SR遊走街頭,馬上成為年輕人關注的焦點)
​西門町周邊有大型的公有停車場,像是洛陽停車場、峨嵋停車場,另外也有家樂福等大型賣場的停車場可以停車,不過因為Jet SR靈活的操控,很適合在西門町周邊巷弄騎乘,建議除了停在停車場逛一逛周邊的景點與店家外,更建議騎車遊走電影街偏向河堤的區域,因為有非常多特色小店隱藏在其中,由於這區域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加上不在行人徒步區的範圍之內,騎Jet SR逛逛,很容易會有新發現。
 
全新大改款的Jet SR真的不是小改款,因為它改了很多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像減輕重量並強化的車架以及新款輪框,讓全車減重3公斤,特別是那組前後的全新輪框,足足減重了1.5公斤,降低簧下重量讓操控靈活性遠勝於過往的SYM旗下12吋車款,在西門町這種巷弄之中,極為好騎乘。
圖片
(層級車唯一配備LED魚眼燈組,正巧遇到懸日,Jet SR更為耀眼)
被外國人譽為最浪漫的絕美“曼哈頓懸日”,在西門町也可以看到喔,不過並不是每天都有,一年只有幾天而已,剛好老貓就遇到這時段,可惜相機不好,拍不出那種感覺。台北懸日於4/29至5/4現身在忠孝東西路和西門町峨嵋街,可以碰運氣在無雲朵遮擋下拍到絕美的懸日景觀。
​
4月29日的下午5時58分到下午6時18分
4月30日的下午5時55分到下午6時15分
5月1日的下午5時52分到下午6時12分

​<<在地好滋味>>

​北門與西門町這一片區域,當地悠久的歷史和人文發展,不少美食小吃聞名台灣甚至享譽國際,成為海內外遊客造訪台北旅遊必定朝聖之所在,不過既然是騎機車旅遊,自然要去好停車又特別店,重點是……都是愛好機車的車友開的店。
  • 鄭記豬腳飯
到北門一遊,必吃的美食“鄭記豬腳飯”,這兩年已經交棒給第三代,也是愛好騎乘機車的車友,目前已有67年歷史,店家位在北門附近,旁邊就是撫臺陽樓,上一代經營有賣麵食,但是近幾十年來,只賣三種品項:豬腳飯,東坡肉飯,虱目魚肚飯,餐點選項雖少,但卻能承受老饕們的推薦。
圖片
​店門口一鍋陳年老滷汁,經過就可以聞到濃濃的香味,每塊肉上的深褐色澤,只有這樣的老店才能端出這般賣相的菜色。
圖片
​鄭記豬腳飯的配菜是個定的,有滷鴨蛋、高麗菜、酸菜、小黃瓜、酸菜,老貓個人很愛滷鴨蛋。
 
另外老貓最愛的就是店家免費供應的湯品,可以自由無限取用。這個重本用豬大骨熬成的竹筍湯,與外面大多數店家提供清清如水的洗鍋湯不同,不僅有淡淡的竹筍甜香、更有滿滿的膠質,與重口味的豬腳飯搭配,真的是完美不得了。
圖片
​鄭記豬腳飯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22號
電話:02-2371 1366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11:00–20:00(週日公休)

  • 龍記搶鍋麵
為何要騎Jet SR而不走路,就是因為有太多店家在今日介紹景點的周邊,騎車真的方便許多,而且為了讓大家好停機車品嚐美食,才會特別介紹這些具有特色的店家,接下來要要介紹的店家是位在衡陽路巷子裡面的“龍記搶鍋麵”,在台北,這家店算是搶鍋麵指標性的代表。
圖片
開業至今40年,真的是巷子內的美食,因為它要穿越一條長長又窄的巷子,才有辦法到達,當然如果你是車友,建議從桃源街騎車進去,這算是車友才會知道的小路,不然只能從衡陽路上走那條摸奶巷進入。
圖片
​菜單上只有肉絲麵、芙蓉麵兩種餐點,又是一間餐點極少,卻能擄獲大家的胃奇特名店,每一碗麵都是現煮的,而最棒的吃法就是自行加入適量的手切大蒜,而老貓習慣一口麵一口蒜,辛香辣的好滋味在口中蔓延開來。

搶鍋其實應該是”熗鍋“,這是源自于大陸的地方美食,其作法是先將食材大火爆炒過後,再用小火燜煮使其味道融合,每家的食材都不太一樣,但製作方式基本上都差不多的,現炒現煮就是”熗鍋“精華之所在。
圖片
​龍記搶鍋麵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84巷5號
電話:02 2382 2057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10:30–13:50、16:30–19:50

  • 皇家帝國火鍋店
西門町周邊有不少吃到飽的火鍋店,但今天老貓介紹這一家火鍋店絕對是特別的存在。這家位在中華路上的店,其實並沒有特別的裝潢,不注意看經過還以為是台灣到處都有的錢都火鍋店,但如果你有正妹雷達,應該很快就會發現店門口佔了不少的外國正妹,非常有趣的是這家店其實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但外國人吃過以後卻奔相走告,所以迅速在外國人的圈子中傳開來。
圖片
皇家帝國火鍋店的價錢比一般吃到飽火鍋店略高一百、兩百元,但卻有十多種湯底可供選擇,非但如此,提供的食材都是以高檔食材為主,不僅新鮮種類也多,而且甜點、水酒的種類也是多到爆炸也提供喝到飽,不另外收費,這與一般火鍋店大大的不同,甚至五星級飯店的餐廳也沒有提供如此多樣化的食材,這才是讓人驚艷的地方。
圖片
​(老貓一人就吃掉可生食等級的胭脂蝦20隻,小鮑魚13顆)
圖片
​地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192號
電話﹕(02)2314-9969
營業時間﹕中餐:11:30-15:30、晚餐:15:30-24:30、假日:11:30-24:30

​<<心旅行 心感覺>>

​台北是華人世界中最具有文化底蘊的所在,正逐漸從一個凡事求新轉變為一個斯文而從容,愈來愈適合慢活的都市,而騎著SYM Jet SR在這樣的大都市中悠遊的心旅行,發現心事物,獲得心感覺,不流俗於騎性能車款只能跑跑賽道、跑跑山的套路,讓愛車成為你真正的夥伴,陪你探索心世界。
0 評論



發表回覆。

    封存檔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四月 2022
    十一月 2021
    三月 2021
    九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十一月 2019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Location

Our Story

TBK鐵駒誌這片小小的汽機車園地,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成長茁壯,如果願意支持我們,就請購買網站上的商品
​
https://cashier.ecpay.com.tw/store/ttbbkk 
當然也歡迎廠商與我們合作,因為有你們的大力支持,我們才能給大家更棒的內容與歡笑,謝謝你們的支持!!

Contact Us

Submit
  • HOME
  • SHOP
  • TESTDRIVE
  • NEWS
  • INTERVIEW
  • SPONSORED
  • DECREE
  • LIFE
  • TOURISM
  • MOTORBIKE
  • FACEBOOK
  • VIDEO